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第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厚植家国情怀,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7月2日至6日,湖南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笔绘乡韵·镜刻乡兴”社会实践团50名师生在党委副书记肖婷的带领下,奔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达岚镇五德村,围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笔绘乡韵,五彩墙画展村貌
由丁妍、田甜、周知三位老师和21位同学组成的墙绘组,自6月起就着手开展调研,结合五德村风土人情与产业特色确定设计稿,5天时间完成了“佬米匠大米产业”“多彩土苗风情”“童真未来梦想”三面主题文化墙的绘制。从晨曦初露到暮色四合,三支墙绘小分队化身“乡村美绘师”,顶着烈日挥汗创作,令苍白的墙体焕新颜,生动展现出“墙上有故事,田间有产业,村中有活力”的乡村振兴靓丽图景。
丁妍老师,来自艺术设计教研室,已是第三次投身于“三下乡”墙绘活动,其热情丝毫未减,她满怀激情地说:“只要还有机会,我必定再次参与。” 而田甜老师,同样来自该教研室,分享了这样一个温馨故事:“有位老爷爷站在我负责绘制的墙前,连声称赞。据说他平时记忆力不太好,行动也稍显迟缓,但那一刻,他却不停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周知老师提到一位被墙绘吸引的小女孩,她每天主动参与其中,其母亲还送来冰棍,感谢师生为孩子暑假增添别样色彩。刘芸同学由衷感慨道:“当青春邂逅田野,当艺术碰撞乡愁,我们在稻花香里读懂了五德村最动人的诗行。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觉得很有意义!”
镜刻乡兴,光影纪实筑同心
由陈希、李征、沈思桐三位老师和10位同学组成的宣传组全程跟拍实践点滴,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作品。讲好“三下乡”故事的同时,小组师生扛着“长枪短炮”走进村寨农户、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用镜头捕捉五德村的民风村貌,为当地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拍摄制作宣传短片,以“文化+科技”的责任担当,在光影交织中记录五德村“同心同向兴乡村”的蓬勃生机,彰显出数媒学子对内容创作的执着追求。
负责作品指导的陈希老师表示:“乡野采风能让我们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农民的辛勤与智慧,理解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李征和沈思桐两位老师也表示:“我们带着同学们去记录下这些大山深处的点点微光,俯身倾听这片村寨跳动的脉搏,感到很荣幸。”周奕凯同学作为大一学生,深度参与拍摄与剪辑工作,“每当我剪辑的时候看到自己拍的火烧云,或者捕捉到他人工作时的‘高光瞬间’,内心全是满足感!”
脚踏乡土,基层入户贴民情
由董帅老师和校团委、学院团委11位同学联合组成的调研团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点亮青春,他们走进村委会,从防溺水到防欺诈,以5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教育让知识扎根心田,以“用心用情用力”的真诚,吸引了村里的小朋友准时守候。他们走访了67户农家,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看望慰问老兵、关怀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爱心活动,以“双脚沾满泥土”的信念,拉近实践团与五德村百姓的距离。
吴铁坚同学回忆起一位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大叔,大叔一直叮嘱在场的同学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成才回报家乡。朴素的话语,让他不禁想起吴敏校长在本次“三下乡”启动仪式上所说的“收获‘泥土气’的真知”。“我们带着初心来到乡间,把在五德村的所见所闻写进报告,将村民的语重心长牢记心里,让知识的光芒撒向这片广袤的山野,一切都值得!”
期间,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钟斌,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言先后来到五德村村委会,实地了解实践情况,并为师生们送去温暖与鼓励。校团委副书记张校、我院党委书记石璨,党委副书记、院长谭阳也来到现场,看望慰问“三下乡”师生,具体指导实践活动。驻村工作队林志军书记、许玉杰老师、刘洋老师和当地村干部为参与实践的师生们贴心支起遮阳网,熬煮凉茶,提供了热心细致的后勤保障。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人生历练,广大学子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以文化浸润乡土,让镜头讲好故事,用笔尖记录平凡,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将课堂所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注入青春力量。
文/沈思桐、汤熠杰
图/李嘉龙、欧聪、奉阳、黄子仪、黄朵朵、潘家宇
一审:罗晓明
二审:肖婷
三审:石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