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田野变课堂 阡陌做文章 ——湘潭开放大学创新社团实践教学改革走笔
日期:2023-09-28 00:00:00  发布人:hnddxtw  浏览量:9

2016年,湘潭开放大学率先在全省开大系统中成立首个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并以振兴 乡村产业为方向,摸索出新的教学改革方向,打造出农民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田野变课堂 阡陌做文章 ——湘潭开放大学创新社团实践教学改革走笔

6年间,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帮助社团成员解决在乡村振兴路上遇到的难题20余个,1100余人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中,湘潭开放大学的青年把个人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在实践中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社团教学为乡村振兴注入“经济动力”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精心培育的葡萄,欢迎大家来这里采摘品尝。”盛夏时节,来自湘潭开放大学2020级村(社区)基层人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谢甜在湘潭市三益葡萄园进行首次直播。看着屏幕上不断上涨的观看人数,他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脸上笑容如花绽放。

入学以来,各种社团学习活动让谢甜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通过学校开设的新媒介相关课程,他第一次接触了电商直播这个销售模式,经过团队辅导,他也慢慢掌握了相关技巧。2021年8月,他协助湘潭市三益葡萄园直播买货,帮助葡萄园经营者转变销售思路,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同步推广。

“虽然第一次预售直播只有几千人观看,但是开启了我们当地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的第一步。”谢甜说。

“社团以服务‘三农’为背景,以绿色发展为宗旨,聚焦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有计划地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专家之间的交流,通过切磋技艺和专家指导,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湘潭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负责人王青介绍,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社团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精准发力解决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难题,已实现跨专业、跨年级、跨区域开展。社团不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之举。

社团教学为乡村振兴带来“和谐魅力”

近年来,雨湖区泉塘子村依托城郊村的区位优势,从棚室蔬菜产业入手,通过资金入股、招商引资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飞跃发展。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矛盾也逐渐增多。作为湘潭开放大学老学长,泉塘子村党总支书记谭国华主动向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求助,希望举办一场主题为“送法下乡”的活动。经过策划组织,去年11月,一场特别的社团活动在泉塘子村村委会举行。

活动当天,社团邀请2位律师及部分社团成员来到泉塘子村,就村民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现场答疑。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不仅让泉塘子村的村民们对法律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让许多在基层工作的社团成员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从‘命题活动’到‘自主策划’,这次活动是我们社团的一次全新尝试。”王青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激发社团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农民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特点,使社团逐渐由学校组织引导转变为学生自发组织、自主管理,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做到社团活动真正贴近“三农”,紧扣湘潭经济发展主题,并兼顾社会和谐发展。

社团教学为乡村振兴增添“制度活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还通过社团教学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制度活力”,以制度推进乡村振兴,以制度指引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社团成员郭芳的带领下,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两委”以党建领航为总揽,不断摸索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子,首创“1410”(1个党组织+4种会议形式+10项管理制度)乡村治理模式。

两次进入湘潭开放大学学习的颜秀芝,毕业后担任湘潭经开区和平街道吉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出资成立“双创”资金,创新党员工作制度,率先在社区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2022年,颜秀芝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两名优秀学员的先进事迹在社团成员中引起巨大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为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去年底,湘潭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专业社团更名为“希望的田野”社团。王青告诉我们,她对社团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的田野”将成为湘潭开放大学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将通过“希望的田野”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湘潭乡村振兴发光、发热。她也将总结这些年来收获的社团工作经验,助力新时代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湘潭开放大学

一审:石勋伟

二审:谭颖

三审:石璨


联系地址: 长沙市青园路168号/芙蓉南路一段 湖南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大楼20楼 邮编: 410004
Copyright©2019 湖南开放大学 版权所有 www.hno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