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弦歌不辍,薪火相承。湖南开放大学的校友们,恰似耀目星辰,辉耀于国家人才版图。他们深耕行业,凭坚毅进取之姿,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书写不凡人生。此刻起,我们聚焦这些杰出校友,探寻他们从开大出发、逐梦圆梦的轨迹,激励莘莘学子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宋庆莲,女,中共党员,湖南开放大学(常德分校)2019年春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临澧县文联副主席、临澧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儿童文学《米粒芭拉》《风来跳支舞》等多部作品。曾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乡村阅读榜样”2023年获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人”、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在湘西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她叫宋庆莲。那时候的大山,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把山外的精彩和希望都挡住了。对于童年的宋庆莲来说,读书是一件奢侈得近乎梦幻的事。10岁之前,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走进学校,自己却被家里的琐事绊住了脚步。终于到了10岁,她迎来了求学的机会,可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每天,她都要背着三弟去学校,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三弟年纪小,哭闹是常有的事,每当这时,宋庆莲只能无奈地把他背出教室,等三弟安静了,再回到教室继续听讲。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学校里的每一本书都像是宝藏,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即便学习的道路充满坎坷,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就这样坚持念完了小学,又顺利升入初中。
时光匆匆,1992年,宋庆莲嫁到了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新的生活开始了,集市上多了一个摆摊的年轻媳妇,但她的身边总是放着一本书。乡村的日子平淡而寂寞,书籍成了她最好的朋友。从《大学语文》到《哲学原理》,再到《诗歌基本原理》,几百本书籍被她一一研读。为了节省开支,小卖店收集来的香烟包装纸,就成了她的笔记本。在那些小小的纸片上,她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苦日子,好好过,日子就会越过越甜。”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2002年,是宋庆莲人生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写出了第一首诗歌《在生活的田野上播种我骨子里的清香》,后来发表在了《星星》诗刊上。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文学梦开始发芽了。2007年,生活的压力迫使她前往广东制衣厂打工。在制衣厂的车间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的疲惫和漂泊的孤独并没有打败她。在忙碌的间隙,她坚持写作,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家乡的思念都写进了诗集《犁女梦呓》里。
随着创作的不断积累,宋庆莲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作品陆续在《中国作家》《诗刊》《儿童文学》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她也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农家女到儿童文学作家,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梦想的跨越。亮乡
在文学创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宋庆莲也注意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在乡村,书籍的供给十分困难,孩子们能读到的课外书少之又少,大人们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知识、新思想。2009年,一个消息让宋庆莲看到了改变的希望——国家要普及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农民身边的图书馆,多好啊!”宋庆莲立刻找到县文化局,表达了自己想要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想法。2010年5月,常德市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农家书屋在宋庆莲家中挂牌成立。县里配发的2000多册书,再加上她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几百册藏书,一起摆上了书架,她的家从此变成了村里的图书馆。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附近的孩子们都会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跑到宋庆莲家借书看书。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宋庆莲则成了孩子们的守护天使。忙完田地里的农活后,她就在书屋里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她会耐心地指点孩子们写作文,用生动的故事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会给孩子们讲那些有趣的童话,带他们走进奇妙的幻想世界;还会给孩子们推荐新到的图书,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有时候,她还会组织孩子们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书屋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不轻松,宋庆莲和爱人义务承担起了所有的工作。书屋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和下班时间,只要家里有人,书屋就全天开放。为了让书屋的书籍更加丰富,宋庆莲经常用自己的稿费购买新书。她还四处奔走,联系老师、作家朋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为书屋募集书籍。为了帮助农民兄弟们掌握农业种养技术,她收集各类经济科技类的书单,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书籍。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她与社区和志愿组织合作,组织开展特色阅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让乡亲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
在宋庆莲的努力下,文家店农家书屋逐渐“红”了起来。村里图书的借阅量逐年增长,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观念和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前,村子里打麻将、吵架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这些现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书中的知识和故事。读书和学习成为了村民们的一种习惯,乡风变得更加文明,乡村也更加和谐了。
宋庆莲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一个书屋就是一方传播知识、引领思想的阵地。在文家店村,留守儿童多,很多孩子的父母离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宋庆莲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她决心用书香守护和陪伴孩子们成长。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指导,宋庆莲不断提升自己。2019年春,宋庆莲走进湖南开放大学,开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在学习期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的热爱,被评为“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宋庆莲的努力和付出,不仅影响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带动了身边的人。在她的影响下,本村热心文化事业的“新乡贤”们,还有众多公益志愿者们,都纷纷加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到书屋指导农民和孩子们阅读,成为临澧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2011年春天,她的长篇童话《米粒芭拉》获得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选题,这不仅是对她创作能力的肯定,也让她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如今,文家店村农家书屋已经开办15年了,藏书量达到了一万余册,每年有上千册书籍被借阅。在宋庆莲的守护下,书屋就像一颗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宋庆莲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在乡村播撒下知识的种子,用书籍之光照亮了乡土。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奉献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