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文化感知+技术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2025年5月24日(周六),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刘芳、外聘教师张华生带领2024级大数据技术专业1班、2班共85名学生,前往长沙翔和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无人机工厂开展了一场以“无人机产业生态与大数据技术融合”为主题的认知实习活动。
图1 无人机工厂现场合影
活动伊始,师生们受到了长沙翔和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企业人员热情且专业地向同学们介绍起车间内的无人机机型。“同学们看,这款固定翼无人机,它的机身设计借鉴了航空领域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机翼采用特殊的翼型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升力,同时降低飞行阻力,具备长航时、远航程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大面积的地形测绘和资源勘探工作。”企业人员一边指着无人机,一边详细讲解道。接着,他又指向另一款多旋翼无人机介绍:“这款多旋翼无人机则以其灵活性和稳定性著称。它通过多个旋翼协同工作,能够实现精准的悬停、垂直起降和复杂轨迹飞行。在农业领域,它可以搭载农药喷洒设备,按照预设的航线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药,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在物流配送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货物送达指定地点。”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目光紧紧跟随着企业人员的讲解在无人机上移动。企业人员还进一步介绍了无人机的主要应用场景,从城市安防监控到电力线路巡检,从环境监测到灾害救援,每一个场景都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无人机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仔细观察无人机的外观和结构,不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款无人机在复杂天气条件下能正常飞行吗?”“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人员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参观完车间后,企业技术专家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知识盛宴。专家首先解读了低空经济政策,深入剖析了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无人机数据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他强调,大数据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对无人机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精准的飞行控制、智能的任务规划以及高效的决策支持。例如,在农业植保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精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施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物流配送中,通过大数据优化配送路线,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图2 企业专家讲座分享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机场跑道旁,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小型载人飞机起飞降落表演。当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然后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近距离观看飞机表演,让他们对航空领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科技探索的热情。
图3 师生现场观看小型载人飞机起飞降落表演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不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认知实习,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深刻理解了IT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对大数据技术与无人机产业的融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位学生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学习大数据技术,今天看到它在无人机领域的实际应用,让我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和力量,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
此次认知实习活动是信息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图/文 刘芳)
一审:曹清清
二审:刘艳
三审:石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