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日期:2021-03-20 16:21:00  发布人:ddxinxiadm  浏览量:607

信息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对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创业挑战,切实做好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全力推进信息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根据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安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信息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一、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372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85人,软件技术专业82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91人,数字媒体专业76人,艺术设计专业38人。重点帮扶毕业生(建档立卡家庭、特困家庭、孤儿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和残疾学生)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共37人,孤儿家庭毕业生1人,农村低保家庭毕业生4人,残疾学生毕业生1人。

二、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执行各级就业部门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就业育人的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进一步增强就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充分调动信息学院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满腔热情地为毕业生服务,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对重点帮扶毕业生“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我院毕业生应征入伍,“专升本”、面向基层就业、面向农村就业和自主创业,确保完成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

三、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力争全院年度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以及有就业意愿的重点帮扶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四、加强领导,成立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就业创业目标的全面完成,我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杨先林  王军

    副组长:王东江  刘腾

    组 员:各专业负责人、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全体指导教师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辅导员办公室,由戴骐任主任,何康任副主任。

    2.领导、辅导员分工及责任表

序号

联系领导

专业

负责人

责任

辅导员

负责专业名称

毕业生

人数

备注

1

王东江

刘艳

姜琳子、何康

计算机应用技术

85

 

2

杨先林

杨秋芬

姜琳子、何康

软件技术

82

 

3

王军

李婷

唐健峰、何康

移动应用开发

91

 

4

刘腾

姚丽娜

唐健峰、何康

数字媒体

76

 

5

刘腾

刘永东

唐健峰、何康

艺术设计

38

 

    3.就业导师就业任务一览表

时间

内容

20213

毕业生就业意向摸底、简历制作指导

20213

毕业生求职安全教育、毕业生毕业季相关重要时间节点教育

20214

企业网络招聘会、企业招聘宣讲

20215

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

2021年全年

就业信息统计、核查

五、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认识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

    我院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到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学院院长、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负分管责任;联系领导负重要责任;专业负责人、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及指导教师负直接责任。全院教工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人人关心就业的局面,共同努力实现我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二)继续实行奖惩机制,更好地调动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性

    继续开展就业学生与教师“结对子”活动,原则上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即为就业指导老师,落实任务和职责,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就业,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将教师完成就业情况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先、学习培训等挂钩:

    1.出色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职工,当年年度考核时优先评为优秀等级,未能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职工,原则上在年度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2.完成就业工作任务情况,作为在职称评定中学院推荐的考核因素。

    3.出色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职工,岗位聘任时优先聘任,连续 3 年未能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师,原则上不能晋级聘任。

    4.出色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职工,在学校各种评先活动中优先推荐,未能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教职工,原则上不予推荐。

    (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明确就业方向,结合自己的能力恰当定位,秉持“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积极就业。提倡学生要有责任感与担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项目,到基层、农村、贫困地区去锻炼自己,奉献知识与才干。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指导,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鼓励我院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推动毕业生尽早就业。

(四)及时采集、更新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好分析研判工作

以毕业生信息采集表为基础,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工作。在学生的信息登记表中加强就业跟踪,每月多次更新就业就业信息登记表,及时了解更新毕业生就业情况。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根据就业动向及时作出工作调整,及时通过校园公告栏、网站、班级 QQ 群、微信、“24365”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毕业生。特别是为重点帮扶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为他们顺利就业作出不懈努力。

(五)强化就业工作指导,落实就业指导措施

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围绕就业目标,制定就业工作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就业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着力开展好“毕业生形势与政策讲座”、“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培训”、“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创业培训”等讲座、培训,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

    (六)加强毕业生实习实践管理,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我院的实习实践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毕业生的实习实践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做好毕业生实习的前期教育、实习跟踪、后期总结工作。教研室及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生的实习报告,并且加强与实习实践单位联系,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完成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个人实习心得的指导工作。让实习实践单位更加充分了解我们的毕业生特点,愿意用我们的毕业生或者帮助联系推荐就业。

   (七)“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用好“互联网+就业”

    一方面,要“走出去”,定期到省内外考察就业市场,借鉴其他院校和地区的先进就业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请进来”,充分利用教师、校友资源,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各专业教研室、老师,每一位老师要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以教师与学生一一对接的方式帮助我院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同时积极联系往届校友及社会成功人士,邀请其举办就业讲座(就业讲座要求尽可能分专业进行,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联系),通过校友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号召毕业生充分利用“24365”智慧就业平台主动学习“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提交个人求职简历,积极参加岗位竞聘。

    (八)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帮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制定《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重点帮扶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过程中和就业心理上的各种实际问题,要深入了解帮扶毕业生的品德、成绩、爱好、特长以及就业期望、就业心态、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在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切实做好有心理障碍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帮他们分析原因,克服困难,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就业形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尽快、及早就业。鼓励毕业生“专升本”、应征入伍,对考上专升本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关注毕业时尚未就业的待就业毕业生情况,在离校前毕业班辅导员要认真做好待就业毕业生的登记工作,在学生毕业离校后继续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九)做好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毕业生主动就业,安全就业

注重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就业光荣”的就业观。防止出现“就业恐惧”或“有业不就”等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不等不靠不挑,积极主动地尽快就业。在毕业生中加强诚信教育,使毕业生把自身个人的诚信和社会影响、学院声誉、学院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做到诚实守信,确保就业安全和就业稳定,特别要提醒毕业生注意求职安全,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十)健全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逐步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实现部、省、校数据同步共享,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严格实行周报制和月报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实现我院毕业生真实就业,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毕业生都能找到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信息学院

                                      2021 3 19

 

版权所有: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邮编:410004 招生电话:(0731) 82821057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青园路168号
湘ICP备09005180号-12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