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委17名师生于7月2日至5日走进湖南省怀化市修溪镇开展“赓续红色文脉 共筑美丽修溪”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院专任教师的优势,配备专业的思政教师,推进非遗进乡村,为美丽修溪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带领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基因,在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也打造一堂“行走在乡间的思政课堂”。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吴敏,党政办主任蒋慧平,学院党委委员、院长黄明参加学院“三下乡”启动仪式)
以理论为指导以技艺带振兴
我院兼职班主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业教师颜广明为当地干部和群众开展《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充分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整体逻辑。阐明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等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为当地干部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颜广明为当地干部和群众上专题党课)
湖南省青联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戴芸伊带着汨罗香囊走进了修溪镇伍家湾村,她将中国千年的芳香、屈原不朽的精神和振兴乡村的指尖技艺无偿传授给了乡村振兴事业。与此同时,她还深入调研当地非遗文化现状,为修溪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青年委员方案”。
(戴芸伊现场讲解香囊的由来和制作工艺)
(学院团委书记沈亚男和当地学生共同制作香囊)
行走在乡间的思政课堂
湖南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征溪口村的罗汉果生产基地和当地村民家中的瓜果地实地调研,当地负责人为师生们讲解了瓜果种植等生态农业项目并指导青年学子进行除草,学生们虚心向当地村民请教,热情满满,学生在现实的场景、鲜活的实例和亲身的体验中“学思践悟”。他们将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腾和团队成员开展田间劳作)
(带队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
反哺乡村收获成长
1、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
盛夏暑期来临,气温逐渐攀升,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为了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团队成员联合修溪镇人民政府共同在沅江沿岸开展了一次生动形象的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修溪镇党委副书记刘挚、学院团委书记沈亚男带领团队成员为江边居住群众发放了防溺水宣传单,实现一对一的防溺水知识传输,共同在沅江河岸陡坡和水流湍急的区域增加了“防溺水”警示牌,筑牢生命安全堤坝。
(团队成员王宇欣给正在江边玩耍的孩子做防溺水宣传)
(团队成员联合修溪镇人民政府在江边立好防溺水警示牌)
2、特色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
该团队针对修溪镇村民电商知识较为匮乏的现状,将“推普技能+”培训与电商助农直播培训相结合,面向农民、农村电商人员、农村妇女老人、基层干部等开展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打造三下乡“互联网+特色”助农项目,开展公益电商助农直播培训,提升村民的电商知识素养。
(团队成员黄蓉教当地群众使用直播软件)
3、讲好红色故事
团队成员走访龚家湾区公所保卫战遗迹,为当地打造“修溪红色文化”宣传片,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掘提供思路,传播红色基因。
在活动过程中,该团队了解到修溪镇有两个特殊的残疾家庭,了解情况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腾带领团队成员第一时间为其送去慰问物资,并邀请残疾家庭学子加入团队实践活动,传递爱的音符,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残疾家庭学生送慰问物资)
此次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锤炼自己,筑牢信仰之基,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从思想和行动上焕发出当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悉,湖南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将结合团队师生的专业特长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广泛化、成果化发展,引领广大青年深入基层,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锤炼思想、体悟成长,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审:吴志奎
二审:刘 腾
三审:肖胜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