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关于组织网院学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一)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二)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三)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各学院负责对参赛对象资格进行审核。
三、参赛组别及对象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7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4、师生共创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0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二)职教赛道
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在2020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须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团队持股比例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详见附件1),不能报名参加职教赛道。
(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四、赛程安排
(一)报名渠道和报名时间
所有参加本次大赛的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赛事咨询通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各学院应广泛宣传发动学生参赛,报名人数不得少于在校生人数的5%。系统报名上传资料的时间截至到7月中旬。
(二)学院初赛(7月中旬)
各学院应在7月中旬完成初赛,并推选不少于2个优秀团队参加学校选拔赛。
(三)学校选拔赛(8月中旬)
学校将在8月中旬完成学校选拔赛,并根据比赛结果按下达指标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省级大赛。
(四)省级大赛(9月中旬前)
具体安排以省教育厅方案为准。
(五)全国总决赛(11月上旬)
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奖、银奖、铜奖。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
五、其它事项
本次大赛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
请各学院加强宣传,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参赛,并加强对参赛团队的指导培训,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附件2
关于组织网院学生参加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的通知
一、比赛形式
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主要考查参赛作品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创业团队的创新意识、创业理念、协作精神等。以申报评审书为比赛主要载体,相关附件和实物产品为支撑,辅以创业实践、现场答辩等其他多种比赛形式。
二、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可以是一个已经实施的创业项目,也可以是一个创业规划。参赛作品的选题、核心部分的构思设计、申报评审书的撰写均应由学生完成;参赛作品必须按照要求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全部资料,相关细节应作详细说明;参赛作品使用别人已经注册的知识产权内容,申报时应注明出处。凡是不符合方案规定、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不能如实申报相关材料和主动声明引用他人成果者,将取消参赛资格。已参加过其他和往届赛事的作品不能参加比赛,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鼓励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作品参赛;提倡原创真创。
三、比赛流程
(一)报名
各参赛团队按要求填写好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申报评审书,由各学院盖章后报送至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一式一份(纸质材料限A3或A4纸打印,不需特别包装设计)。
(二)网评
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选拔赛的项目。
(三)辅导培训
网评结束后,对入围选拔赛的各团队指导老师和选手统一组织辅导和培训。
(四)决赛
决赛主要包括创业项目汇报、答辩等程序。
四、评审标准及额外加分条款
参赛作品得分为参评专家评分的总和,通过分值高低评选出名次。
(一)评审书评分标准
1.可行性(25分)。一是作品是否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否立足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二是是否对作品的技术水平、市场反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提出投资建议。2.创新性(25分)。指参赛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具有低碳、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特色,内容、理念是否新颖。3.专业性(25分)。指参赛作品涉及的内容与参赛团队成员所学和擅长的专业业务、个人特长、爱好是否紧密结合。参赛团队的组合搭配和分工在知识结构上是否科学合理。4.实践性(25分)。指参赛团队是否具备融资、抵御风险、公司管理等能力,是否有能力将规划付诸实践。
(二)答辩评分标准
1.现场陈述(40分)。是否能全面且客观地介绍和评价产品及其市场前景;是否对市场调查的情况和结果进行严密和科学分析,介绍短期和长期整体发展及营销战略;对团队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是否有完善且符合实际的企业融资方案,并测算资本回报;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和关键问题是否进行前期考虑和分析,并附有实质性的对策;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陈述。2.回答提问(40分)。是否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要点有准确的理解,回答具有针对性;能否在评委提问结束后快速回答,且内容连贯、条理清晰;回答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对评委特别指出的方面能否做出充分说明和解释。3.整体表现(20分)。陈述和回答提问的内容是否整体一致,且语言简明扼要;团队成员能否很好地协调、合作,彼此互补,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能阐述清楚。
(三)额外加分条款
额外加分指参赛作品入围决赛后,在决赛现场答辩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在现场答辩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分,加分的原则是就高但不累加。所有申请额外加分的作品,必须提供佐证材料,能否获得加分由大赛组委会认定。1.参赛作品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发明加3分,实用新型加2分,外观设计加1分。2.已完成企业工商税务登记的加2分。3.专利发明人和企业法人须为参赛团队成员(含指导教师)。4.国家专利证书加分和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加分有效期均为2019年1月1日起至决赛前,不在规定期限的不予加分。5.专利及企业工商税务登记证所列经营范围应与参赛作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五、奖励
(一)学生项目奖: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胜奖若干。所有参加选拔赛的作品,经评审委员会审查合格都可以获得优胜奖。综合得分前四名的作品,将推荐参加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省赛。
(二)指导教师奖:对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附件3
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综合模拟专项赛方案
一、比赛形式
创业综合模拟专项赛全程采用“创业之星”黄炎培大赛专版竞赛平台。
二、比赛要求
每所高职院校均不超过3个团队参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
生、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每名学生限报一个团队。学校选送参赛队队员必须使用真实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校、年级等信息,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三、比赛流程
(一)报名
登录http://www.monilab.com网站—>“赛事活动”—>“黄炎培大赛报名”,需在申报系统中按要求提交综合模拟专项赛报名表(盖章扫描件)。
(二)赛前动员与说明
不定期举行专项赛全省线上直播赛前动员与说明会,内容包括竞赛说明、竞赛平台使用、数据规则讲解等,培训人员由技术支持单位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
各市州委统战部、教育(体)局或中华职教社可单独组织市级现场集中或者线上赛前动员与说明会,培训人员由技术支持单位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初赛
高职组初赛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统一组织,采取现场选拔赛形式举行。晋级决赛团队名额高职组40支。每个学校最多一支队伍晋级决赛。
(四)决赛
采取现场选拔赛形式举行。
四、评审标准
高职组竞赛模板:智能手环;中职组竞赛模板:电子玩具。
参赛团队将通过模拟经营一家研究、开发、生产、批发及零售的生产制造型的创业型公司,和其他若干家(以实际分赛场参加比赛队伍数为准)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公司在经营之初,都将拥有一笔来自股东的创业资金,用以展开各自的经营。
公司将经历若干季度的经营,每个季度公司都有机会进行新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发,产品原料采购,生产厂房变更,生产设备变更,生产工人招聘、调整、培训,产品生产,产品广告宣传,新市场开发,销售人员招聘、调整、培训,产品订单报价等经营活动,每个团队都需要形成一致的决策意见输入计算机。最终比赛详细数据规则以比赛现场软件平台系统在线帮助为准。
团队最终成绩直接取经营结束后系统中自动计算的成绩为准。成绩计算方法:团队最终得分(A)=比赛结束季度综合表现分数(B)-累计减分(C)
综合表现分数(B)=盈利表现+财务表现+市场表现+投资表现+成长表现
累计减分(C)=经营过程中累计出现紧急贷款次数*5
(注:综合表现分数(B)由计算机比赛软件模拟系统自动评分)
五、奖励
(一)竞赛奖:中、高职分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
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二)指导教师奖:对获奖的指导教师颁发同等级的指导教
师奖。
(三)竞赛组织奖:5名,对在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参赛单位进行表彰。主要依据参赛的组织规模、参赛单位获奖等情况评定。
(四)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创业团体参考主体赛标准给予创业
资金扶持。
六、其他事项
(一)获取训练账号
大赛组委会将委托技术支持单位开设竞赛平台训练账号,各
参赛学校可登录http://www.monilab.com网站—>“赛事活动”—>“黄炎培训练申请”提交相关材料申请训练账号,平台训练账号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日常训练指导
技术支持单位将主要通过QQ群、电话等方式为参赛团队解答学习训练中的有关问题,并指导开展日常学习训练。
(三)竞赛联系方式
张珮滢:17764526096,0571-88197889-813
张琦:13627204643,0571-88197889-816
教师QQ群:7660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