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电大,我事业的加油站
日期:2022-11-09  发布人:dzbadmin  浏览量:1070

电大,我事业的加油站

图文/骆志毅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初中尚未毕业,所以,1984年2月,我被安排到了2348工厂教育科定期组织的职工文化初中补习班学习。这种补习班是脱产学习,时间是半年左右。后来,因为我是厂团委委员,我又参加了总厂团委为基层团干部举办的业余时间高中文化补习班,重点是学习文科方面的知识。这一年的文化补习,让我有了报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强烈愿望。于是,在1985年2月份的时候,我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想法,填了报名表。

那年头职工读电大,工厂是要出钱的,还要给时间的。当我的报名表交到厂领导的手里时,当时的主要领导说:“你是电工,是技术工种,你应该学工科!报文科我不同意!”刚刚燃起来的蓝色火苗,被一瓢冷水浇灭了。这心里那是拔凉拔凉的。车间主任还算很负责,把报名表拿回还给了我。我拿着被打回来的报名表,真的好想哭出来。“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我心灰意冷十分懊恼的时候,我所在的电仪车间的党支部书记王长德同志,到我所在的电工班看望大家,交流思想情况。他谈到现在就是要鼓励青年人学习文化知识,只要考得起,我们车间就同意去学!

我的老班长吴官保,是湖南常德人,部队复原后进厂的。他平时性格就比较直率。听了王书记的话,他追问说:“王书记,你是说得好,可是真要是有人想去考大学,厂里就不是这个态度了!”王书记听吴班长这样说,就问:“有这样的事吗?”吴班长就说:“当然有啊!我们的小骆想报考电视大学,就被打回来了!”王书记说:“真的吗?!”于是,我就从工作台的抽屉里把自己的报名表交给了王书记。王书记仔细看了报名表,当即表态:“好的!我去帮你找一找。”过了两天,王书记兴高彩烈地来到我们电工班,把那张盖了厂长办公室红巴巴的报名表放到了我的手上:“你赶紧去报名,认真准备,力争考上!”我当时激动得难于言表。心脏跳得比在广播喇叭下听到自己朗诵的声音更厉害了。有人说,人这一生总要遇见一个甚至几个贵人,我说,老班长吴官保和老书记王长德就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贵人!我会永远牢记他们给我的恩情……

说实在的,在没有考试之前,我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准备的。毕竟不知道广播电视大学入学考试究竟要考些什么内容?尽管如此,我还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复习功课。为了全身心地集中精力恶补文化知识,我叫老婆带着不满一岁的女儿住到了岳父母家里。白天我要工作,晚上我就赶在房间里看书复习做模拟试题。我还把很多文科类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题以及论述题的标准答案抄在废旧的报纸上,然后粘贴在房间的墙壁上,这样抬头就可以看到。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题目。这样一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1985年4月,我顺利地参加了入学考试,那个年代一共考五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政治)。文科生没有外语(让我躲过了一劫)。最终结果,我以超过当年录取分数线14分的成绩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1985年9月正式入学,1988年7月光荣毕业。像我这样一个文化基础缺乏系统学习的工人,能够考上电视大学并顺利毕业,我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考上了电视大学,我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动。由于我在文娱体育方面的特长,厂工会把我调到了工会俱乐部,当了俱乐部主任。如果说人生有三级跳的话,我这算是第一级。我从工人岗位跳到了聘用干部岗位。俱乐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开阅览室,放电影,闭路电视安装和维修,还有就是逢年过节张灯结彩装饰工厂大门,再有就是一年到头搞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在俱乐部工作,我就像鱼儿进了水塘一样活泛起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携式小型摄像机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岳阳石油化工总厂这样的特大型央企,也建了自己的电视台。他们有一支新闻采编和技术保障队伍,闭路电视信号送到了千家万户。具体到了各个分厂,也都配备了便携式摄像机,不定期地给总厂电视台新闻节目推送视频新闻素材。我在俱乐部工作期间,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向总厂电视台投稿。投稿必须要会操作摄像机,拍摄高质量的镜头,还要会写新闻稿子,还要会剪辑视频画面,最好还要能手持话筒面对镜头说话。这一条一般人做不到。因为,它要求语言表达能力要强,普通话要尽量的好,记性还要强,还有就是会做视频采访。用电视新闻节目的行话就是“摄像、录像、编辑和播音全能型人才”。我在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同行当中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因为我好几年以来,一直在练习播音和朗诵,经常参加工厂文体活动的报幕和主持工作,这就为我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归口管理工厂的新闻宣传工作,工厂党委决定,把厂广播站和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划归党委宣传科管理。1987年,我们几位工作人员带着业务到了宣传科。为了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厂党委派我到北京广播学院参加培训班学习。重点学习电视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这种学习对自己的进步是有很大帮助的。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中央电视台的1000平方米演播厅,观看了他们文艺节目的录制过程。从北京学习归来,我就像是一个上紧了发条的弹簧,绷着一股使不完的劲,激情四射,活力满满地投入到电视新闻的采访和报道当中。通常情况下,我们分厂的新闻干事,只要完成向总厂电视台投发稿件的任务就可以了,但是,我并不满足。我还主动自觉地向岳阳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新闻部推送新闻稿件。

1989年6月,工厂党委投资购置了当时省级电视新闻工作者才有的日本生产的高档摄像机。这“家伙”拍出来的画面质量就是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高清晰度的摄像机,我向岳阳电视台和湖南卫视甚至中央电视台投稿的积极性更加高涨。1993年7月,我离开涤纶厂宣传科之前4年时间里,中央电视台采用了我拍摄的视频稿件5条,湖南电视台至少有50条,岳阳电视台有150多条。这都是我主动去做的。有一次,岳化总厂电视台组织我们分厂新闻专干,参加全国有线电视台年度好新闻好专题比赛,我的一条新闻稿件《谢守金爱厂如家五年捡回20万元》,获得全国有线电视台好新闻一等奖。这是岳阳地区唯一一个获一等奖的作品。为了给湖南电视台送视频新闻素材,我半夜在岳阳火车站上车去长沙,到了长沙天还没有亮,我就在候车大厅的长椅子上睡一会,天亮以后,再搭公交车送到当时长沙动物园隔壁的湖南电视台新闻部,当天晚上这条稿件就在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里播出。类似这样的送稿经历有过好多次。因为,新闻稿件讲求时效性,越快越好发。当然,新闻稿件的真实性更重要。

由于我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热爱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较强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1991年,工厂党委决定任命我为党委宣传科副科长,后来还担任厂办副主任,主要任务还是分管对内、对外宣传。与此同时,厂工会每一次大型文艺体育活动的现场主持都请我来担任。1990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全国普通话大赛,我被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推荐到北京参加了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位男女选手参加了角逐。大家有印象的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担任主持人的白燕升代表河北省参加了这次决赛。他获得了二等奖,我获得三等奖。往事回眸,我这一路走来,电大,无疑成了我事业的加油站。

作者简介∶骆志毅,湖南省岳阳市人。1957年10月出生。1972年进入央企工作,当过14年电工,后在厂工会、宣传等部门工作。1993年7月考进岳阳经济广播电台当主持人。1999年1月到岳阳电视台做主持人2017年10月退休。现居长沙市开福区。

文章来源:巴陵老街故事原创骆志毅2022-11-06 06:41发表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