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汽车、装备制造等智能制造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本专业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
2.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本),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机械 CAD/CAM、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 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电接口技术、数控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3.职业能力拓展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专业开设艺术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等职业素质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拓展能力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等部分。
三、专业特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该专业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契合社会需求:该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动态,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方面的知识。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实力:该专业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师队伍中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职称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 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教学条件:该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如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质量:该专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度较高,说明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职业适应性: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行业各个领域灵活应对,成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