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本专业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护理管理、健康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1. 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本专业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心理健康、 大学语文、实用英语、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信息技术等。
2. 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3. 职业能力拓展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专业开设艺术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等职业素质和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含医院感染)、护理心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专业拓展能力课程。
4. 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部分。
三、专业特色
建立专业建设目标分项目管理,任务细分、责任到人;在建设周期内,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学院提供经费保障的制度安排;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相关合作协议和管理规定,加强合作、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赢”;明确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绩效奖励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