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从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辅助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助理、基层常见纠纷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本专业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类课、心理健康、大学语文、实用英语、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信息技术等。
2.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包括宪法、法学基础、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基层法律文书制作、法律咨询、民间纠纷调解、民事诉讼参与、民事案例分析。
3.职业能力拓展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专业开设艺术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等职业素质和法律事务专业拓展能力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法律事务技能综合实践、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部分。
三、专业特色
法律事务专业以“培养基层法律服务人才”为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一定的教学实效。打造“双师型、多角色”的教师团队,提升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为课堂教学提供实践型保障,积极为教师提供国内外研修平台,要求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成为企业、行业的成员,多角色身份为教学改革等提供保障。积极鼓励教师下基层进行项目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产学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