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伴着怀化电大校长邓安生对12年前古冲村的精彩介绍,来自国内11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于11月14日换乘了大、中、小三种车型,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后,终于走进了怀化市芷江县禾梨坳乡古冲村村委会,见到了农民大学生学员代表,党的十七、十八大代表龙四清。村里的柑橘园同时也是怀化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
当漫山遍野的柑橘林映入记者们的眼帘,大家仿佛看到了镶嵌在绿色树林里的橙色星星,美得让人不住感叹。大家轻轻地摘下品尝,甘甜沁人心脾。“欢迎贵客来到我的家,这些是我们的勤劳致富果,希望你们喜欢。”龙四清满心欢喜地看着大家说。记者们看到朴实真诚的龙四清,倍感亲切,团团围住她进行采访。龙四清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古冲村12年前较之今天的鲜明变化,她感到欣喜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贫穷乡村想致富,关键还是要抓党建、抓技能人才培养,而这些都能从“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里学习到的。龙四清不仅自己学习,家里更是培养了四个农民大学生,她还鼓励村里有学习能力、想要致富的村民们一起加入此项培养计划……记者们都被龙四清缜密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坚定的眼神深深吸引。即使天色渐晚,大家久久不肯散去……在依依惜别之际,龙四清还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授予了古冲村“荣誉村民”,希望大家能一起热爱农村、关心父老乡亲,一起建设家乡、创造未来。记者们为龙四清的忠诚、勇敢、担当深深感动着。
回程路上,《光明日报》记者刘博超不住感叹:龙书记的《农村行政管理学》真是没白学,在她的语言、行动还有内心里已深深地将所学运用自如,这个除了是自己肯下功夫,咱们“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授课老师们的线上、线下辅导也是应该不容易啊。
《农民日报》记者姬黎霞也表示,作为一个嫁到穷山村的妇女,经过认真学习锻炼后,能成为一名带领乡民勤劳致富的村支部书记,且时时事事为村民着想,着实不简单。湖南“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做得好,做得细,值得推广。
11月15日上午,来自国内11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又走进了怀化市委迎宾馆三号楼会议室,与怀化市委组织部领导,怀化广播电视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及12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代表汇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暖意融融、激情飞扬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学校副校长刘建军主持。
怀化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胡湘涓致欢迎辞。胡湘涓代表怀化市委组织部对国家开放大学选择怀化作为国开之旅——走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采访活动、11家国内主流媒体走进怀化,关心和关注怀化农民大学生的现状与发展表示感谢。胡湘涓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新闻媒体的记者们能够多对农民大学生提问题提建议,多给农民大学生教育发展出出点子支支高招。怀化电大也会以此为契机,消化吸收本次座谈会成果,把怀化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办得更有特色,办成助推怀化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
国家开放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何菁简要介绍了国开之旅——走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采访活动的基本情况。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邓安生就“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实施总体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向与会人员作了详细介绍。邓安生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后脱贫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准备了功能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邓安生还就推进项目转型升级提出了系列建设性建议。
随后,会议现场采用自由采访方式,气氛极其热烈,原定的座谈时间不断延长难以结束。杨远望、杨圣良、王铁钢、肖玉华等几位农民大学生学员代表身上流露出的“观念新、工作新、生活新”的崭新风貌,令记者们刮目相看,越聊越深入,越深越投机。
此次怀化之行,让11家主流媒体记者们纷纷表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采访行程。(文/图 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