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应邀到访我校,在远教大楼直播课堂作“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系列讲座。
印遇龙院士首先分享了他们团队在“猪健康高效生产的营养调控”方面的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他以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发现大量漂浮死猪等恶性污染事件为切入点,阐释了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三大举措,一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N、P的环境排放;二是寻找抗生素、激素等N、P营养调控的替代品;三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印遇龙说,饲料产业发展和原料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矿物质资源污染了土壤和水系,国家对于粪污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业控制会越来越严格。养殖业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饲料(尤其是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排放,环保处理猪场废弃物;同时,要寻找抗生素和激素的替代品,改善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
印院士还结合养殖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向大家介绍了非常规饲料利用屏障消除技术(双向固体发酵)、发酵床养猪技术、有机废弃物快速发酵生产生态有机肥技术、狐尾藻资源化技术等养殖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概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的营养调控、肠道屏障功能对动物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精氨酸对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母仔一体化等学科前沿知识。
讲座结束后,来自长沙分校直属教学点、望城区、湘阴县等基层电大的“一村一大”畜牧兽医、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师生就健康养殖模式、中草药添加剂生产等话题与印院士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一一回答了大家的提问,还呼吁养殖界同仁加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促进我国生猪大产业的“产学研”发展与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印遇龙,湖南桃源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学会常务理事(芬兰),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和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etwork (ISRN) Veter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和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国际杂志编委,“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印遇龙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动物营养学专家,在猪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尤其是氨基酸的转运机理、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令国际、国内同行瞩目的突出成就。
此次“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系列讲座旨在促进我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师生视野。后期将剪辑制作成四堂标准电视课,面向全国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播出。(党委工作部)
讲座现场
印遇龙院士在讲授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