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激活正能量 弹奏发展壮大主旋律——来自益阳广播电视大学的报道
日期:2014-01-09 00:00:00  来源:[db:出处]  浏览量:235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打造丽都益阳,是我们每个益阳人的共同梦想;梦想永远在前方,我们永远在路上。建设美丽中国,改革是必由之路;打造丽都益阳,你我责无旁贷。”——摘自市委书记魏旋君在市委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

    香樟参天,携手林荫大道,鲜花盛开,沐浴灿烂阳光。2013年益阳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由益阳电大与益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益阳广播电视大学,向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益阳广播电视大学从1979年创办时的一间房、5个人,发展成为今天以市电大校本部为中心,由7个区县(市)工作站组成的遍布全市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88人,本科学历74人,研究生学历11人,其中副教授以上及相当职称24人。校园面积40000余平方米。已开办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农学等八大类20个本科专业和31个专科专业,近三年已毕业5000余人。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成了具有全市一流的计算机大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建成了出口带宽100兆的校园网,并通过光缆实现了与中央电大、省电大校园网的宽带互联。

    短短三年,益阳电大有这般建树,得益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关怀。胡忠雄、丛培模、杨跃涛、黄东红、李长庚等市领导先后听取益阳电大工作汇报,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校领导班子务实创新,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谋发展,学校一年一个新台阶。一些老教育工作者在参观益阳电大后高兴地说:“如今的电大真是花红柳绿,硕果累累!”金色的秋天渗透着早春的汗水。每一点成功都依托艰难的打拼。益阳电大日新月异的变化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奋斗,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含辛茹苦、忘我奉献。

    回顾过去,在平凡中建伟业,益阳电大人感到自豪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壮大广播电视大学,是益阳电大的基本校情,是最大的实际,是学校班子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面向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多规格、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办学。2011年组建新的电大以来,学校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主要目标,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已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教育和其他教育并重的办学格局。开放教育稳中有升,远程教育异军突起,成人教育恢复增长,继续教育长足发展,已呈现出一业为主,多业兴旺的良好势头。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收入大幅增加,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三年来专本科学历教育在籍生年均保持在8000人左右。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与技能培训、保险代理人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以及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项目。

虽然通过教职工的艰苦创业、奋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学校依然是“两栋旧宿舍,两栋旧教室”,师生在这里上课,行管在这里办公。部分基础设施落后,教学管理还较为松软。这就是新任党委书记、校长曹卫兵履职后面临的实际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曹卫兵和其他校领导一道与教职工促膝谈心、共话理想,走访前任校领导和教育界的其他老领导老专家,从而得出了一个认识:电大必须“靠扩大生源求发展,靠教学质量兴名校”。于是他在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提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打造一个新电大”的宏伟目标。他们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其他电大近几年成功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和甑别,让教职工看到益阳电大与其他电大在发展上存在的优势、劣势及差距。同时还用其他电大改革成功的典型事例引导教职工。曹卫兵代表领导班子告诫大家:“电大所呈现的发展势头,所蕴含的发展潜力,就是因为有一种正能量,一个单位只有激活这种正能量,才能弹奏发展壮大的主旋律,做到平凡中建伟业,生命的旗帜才会逆风飞扬,才会发出呼啦啦的脆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朝前奋进的信心,也使大家深深认识到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谁改革创新,谁就拥有活力,谁就拥有市场,同时也就有了发展空间”。

正视现实,在成就中思危机,益阳电大人更加冷静

一所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和贡献,是大学办学水平和声誉的重要体现。面对激烈的竞争,学校党委明确提出,“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必须正视现实,在成就中思危机。”多年来,益阳电大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发和利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上学习资源、课件资源,采取面授辅导、远程辅导、网上互动、电话答疑等多种方式实施远程开放教学,不但适应了日益广泛并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求学者个人的学习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县经济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他们萃英哺华,卓育良才,桃李遍天下。不乏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他们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数事实证明:电大毕业生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遍布全市城乡的党政机关、工厂、企业、乡镇、学校,正在各条战线大显身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电大毕业生群体中,担任地方各级党政要职和企业厂长、经理等职者比比皆是;有的还获得了全国、省、市杰出企业家或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跻身于新闻、政法、教育、金融等领域并成为骨干…… 目前,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市级领导干部为代表的电大毕业生群体,县区及各镇乡干部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电大毕业生。据统计,电大毕业生中,有8人先后担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省直厅局的主要负责人。也有许多人从平凡的过去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黄志军成为军工大型企业资江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徐琼花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优秀企业家;金融专业毕业生黄洪先后获得市“巾帼创业标兵”和湖南省“优秀女企业经营者”称号;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郭声健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专业毕业生孙大勇成为深圳思维之新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多项专利权所有人;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编剧的杨文辉毕业于电大,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成功拍摄了两部电视剧,由他执笔编写的三十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古道茶香》已由专家审查定稿,正在筹划摄制中。凡此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电大人奋斗的足迹和身影,感受到电大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忠诚和奉献。

面向未来,在挑战中谋发展,益阳电大人充满自信

办大学,办一所令人向往、有特色、高水平的好大学,诚非易事;但好的大学,并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就在我们对现实的认真选择和积极努力之中。三十余年的沧桑巨变,三十余年的艰苦创业,赋予了电大精神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充分体现了电大人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价值取向。电大之所以历经沧桑而充满活力、走向辉煌,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得益于内涵丰富、志存高远的电大精神。三十余年来,已磨练了一种“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财政困难,支持有限,而益阳电大的教师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与学校兴衰相伴,用自己的双手开拓了学校前进的道路,用追求卓越的胆识谱写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华彩乐章,用奋力拼搏的壮举展现了电大人“居一隅而雄天下”的豪迈气魄,用令人瞩目的成就诠释了“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核心的电大精神。电大精神由电大人的奋斗历程而铸就,也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而拓新,电大精神是照耀益阳电大人继续前行、再攀高峰的灯塔。

面对未来的选择,学校党委号召师生“树立选择电大就是选择责任与创造的理念,面向未来,在挑战中谋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益阳电大以服务终身教育为己任,继续发扬光大电大的优良传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拒绝浮躁、拒绝平庸、拒绝虚假,潜心办学、潜心治学、潜心向学。在办学的主导思想上,视质量为生命,强调好字当头,质量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科研结合和学、思、知、行结合,努力培养具有优良思想品格、深厚人文素养、扎实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实用型人才。在服务宗旨上,脱离社会的大学和脱离大学的社会,都注定没有前途和希望。益阳电大注重在贡献中谋发展。如今正瞄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利机遇,更好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头雁垂范,凝心聚力,益阳电大人向着梦想进发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党委明确规定“一班人必须从严自律,从我做起,以人格魅力聚人心”。电大领导班子始终认为,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职工。没有带不好的教职工,只有不负责任的领导。为此,他们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在班子建设上,他们注意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倡导民主作风,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曹卫兵到任不到一个月,就组织班子成员重新学习“三重一大”和“三不一末”决策制度,明确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制定班子成员一周一次碰头会,科室干部一月一次校务会,副科以上干部一年一次学校发展研讨务虚会的制度,凡事关学校发展思路、规章制度的制定、干部推荐任免、表彰奖励等事项,均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再提交班子会讨论通过。校领导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曹卫兵着力研究电大远程教学和管理,他挤出时间学习,虚心请教行家,上班第一个月,就走访了所有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部分职工代表和老同志代表,还先后到湘潭、长沙等地市和南县、桃江、沅江等基层调研走访。在上任不久的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他的讲话以业务娴熟、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阵阵掌声。学校领导班子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不该讲的话不讲,以权谋私的事不干,行贿受贿的事不沾,人情交往适度。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党委行政一班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就连平时召开教职工会,校领导都事先亲自写好讲话稿,这在电大的历史上少见;在电大基建工程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添置中,全部通过严格的招投标方式确定责任人。校领导奉信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做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这样,电大的领导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忘我耕耘、率先垂范,带出了一支奋力拼搏的教职工队伍。

电大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电大的历史光荣而厚重,未来充满生机和希望。虽然短期内还与国内一流电大存在着差距,但益阳电大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市终身教育体系的基地,打造全民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我们坚信,只要弘扬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核心的电大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益阳电大人一定能梦想成真!(李双建 通讯员 夏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