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湖南电大系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获省政府评估组高度评价
日期:2012-11-26 00:00:00  来源:[db:出处]  浏览量:1968


      

111216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评估组,对湖南电大系统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进行了整体评估。评估组采取全面考察与重点抽查、远程考评与现场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到湖南电大本部、娄底电大分校和冷水江电大工作站,通过听取学校工作汇报、检查网上教学情况、查阅档案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实地查看办学条件、个别走访毕业生及其创业基地和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建议等形式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全省电大办学系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情况与成效进行了较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对我省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评估组一致认为,我省电大系统9年来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一村一大”)成效非常明显,特色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农村适用人才,全面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大”于2004年秋季启动,按需开设了18个涉农专业,截止至2012年秋季,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59570人。学员遍布全省14个市州的37556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为92%,行政村覆盖率为85%49.3%的学员进入村支两委班子,17.5%的学员成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10.5%的学员自主创业,成为当地的种养专业户。“一村一大”学员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

第二,探索了一条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村一大”因地制宜,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确保适需对路。针对“一村一大”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特殊性,搭建了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立体化课程平台,遵循完全学分制和自主选课的专业规则,根据生源地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民学员对能力与知识的需求,适应解决学员生产实际问题的需要,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形成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专业教学计划。采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整合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注重个性化辅导,让广大农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民多、居住分散、工学矛盾突出、素质参差不齐等矛盾。同时,电大的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广,办学成本较低,较好的解决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问题。

第三,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一村一大”学生坚持产学结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深入所在村镇调研,制定产业规划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通过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创设产业协会、建立网络营销网站、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致富多读书”正成为农村的新风尚。在科技致富能手和村干部学员的带动下,更多的农民在农闲时间里开始放下扑克、麻将,走进电大读书,学会点击上网,参加小组讨论和实践学习。有的村有五、六名农民上电大读书,给村里的年轻人树立榜样,对农村新风气的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农村开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个个村庄成学堂,人人都是读书郎”正在逐步成为湖南农民的新追求。

第四,积累了丰富的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和教育资源。湖南电大在“一村一大”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整合与传输教学资源,向乡镇延伸办学网络,送教下乡,方便农民学习。摸索的顺应农时开展面授教学,积极引导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网络+基地+项目”和“网络+公司+农户”促进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农民教育规律,保障了教学质量。

第五,赢得了中央、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村的普遍欢迎。“一村一大”的实施,加强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了农村发展的新风尚,涌现出一大批鲜活的典型。如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龙四清,自主创业、引领生态养殖业的养猪大王罗怀祖,老板当支书、携妻读电大、为民谋福利而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接见的李玉良,身残志坚、苦学成才、带富乡邻的种菜高手张建春,学用结合、创新创业的养鳝能手周迎春等等。2010年,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给钱不如给个好干部,这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改变面貌的一个普遍规律,应积极支持、拓展培养本地农民大学生的工作。200911月,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在湖南电大现场办公时也充分肯定了我省“一村一大”的办学成就,他说:“湖南电大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计划某种意义上讲对农村的发展可能更有效,因为它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留得住、用得上’。现在派下去的大学生,都有一个能否留得住的问题,电大培养的农民大学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湖南电大远程培养模式,贴近农民、就地培养,也受到广大农村的普遍欢迎。不仅每年“一村一大”招生报名时,广大农民报名涌跃,而且“一村一大”培养出来的许多基层干部提出,不仅要有大学生,还要优化各村农民大学生群体的专业结构。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的党支部书记,2008级“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龙四清,在十八大发言时建议把“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结合起来,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鼓励本村干部都要成为“大学生”。当前在我省农村,还涌现了许多父子同学、母女互学、夫妻伴学的“一村一大”学习典型。

评估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一是进一步认识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精神,从更高层面来思考、规划和拓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建议将已基本完成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拓展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把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考虑。通过电大系统的远程培养模式,争取到2020年湖南基本建成教育强省时,全省初步形成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队伍和职业农民队伍,为建设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现富民强省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二是不断完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根据我省农村的基本情况和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与条件,主要选拔具有高中学历的中青年农民参加学习,确保学生入学以后能顺利开展专业学习。开设更加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符合当今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更丰富、更适合农民学习的资源;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需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扶持力度。为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切实将这一个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组织保障体系。或者,构建由省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配合,省、市、县联动,电大具体实施的操作模式。同时,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涉农培训资源、资金,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创业工程”等涉农教育经费和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农民大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四是加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宣传和学以致用典型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大学生,并吸收更多的农民主动接受高等教育。(“一村一大”办公室  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