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杜纯梓校长在国际《尚书》研究会首届年会暨国际《尚书》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致欢迎辞
日期:2012-04-28 00:00:00  来源:[db:出处]  浏览量:1799


   

 

由我校与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尚书》研究会首届年会暨国际《尚书》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12421日——23日在长沙召开。下面是杜纯梓校长在开幕式上所致欢迎辞。

 

尊敬的李学勤先生、林庆彰先生,尊敬的会长、主持人,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

正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美好时节,国际《尚书》研究会首届年会暨国际《尚书》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海内外近百名知名学者欣然聚首。这是一次文化盛会,也是一次友情盛会。在此,我谨代表这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对国际《尚书》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学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奉为五经之首的《尚书》,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作为上古的“政事之纪,”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上断于尧,下讫于秦”的德化圣功、历史变迁、文化层累和社会发展,是一座极其丰富、至尊至要的思想宝库和文化宝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是开采不完的精神富矿。在我们强调文化建设的今天,通过国际《尚书》学会联系和组织海内外专家深入研讨《尚书》的丰赡内涵和时代价值,绍隆德业,具有特别重要的功用和意义。我们认为,文化的建设和创意固然重要,文化的传承光大同样重要。在当前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存在精神懈怠、道德缺失、文化式微的景况下,做好优秀文化遗产的发掘、总结和传承工作尤为紧迫。如果我们置老祖宗几千年创造积聚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于不顾,数典忘宗,箕裘尽丧,我们就成了罪孽深重的不肖子孙。历史割裂,根基不存,遑谈文化自信!只有珍重历史,对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清醒的敬畏和反思,传承薪火,开拓创新,我们才能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湖南自古就有研究《尚书》的传统,明清以还治书者尤伙。王夫之、皮锡瑞、王先谦、王运、曾运乾、魏源等一大批硕学通儒穷搜远绍,剖肌析理,胜义缤纷,创获甚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王夫之的《尚书稗疏》、《尚书引义》,皮锡瑞的《今文尚书考证》、《五经通论》,魏源的《书古微》,曾运乾的《尚书正读》,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正》,王运的《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等都为时所重,广为流布。特别是王夫之的《尚书引义》“推闻其说,多取后世之事,纠以经义。”他一改前哲名儒专务词句诠释的作风,维世忧时,表微阐幽,“其卓识定力,具见于斯,”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业师周秉钧先生对前人著述悉心爬梳,“核之以诂训,衡之以语法,求之以史实,味之以文情,”综义成说,化艰涩为平易,使“先儒所称诘诎聱牙号为不易读者,”变得“庶几乎人人可读矣。”所著《尚书易解》,虽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完稿,后反复涵琢磨,延至改革开放之出版发行,适得其时。该书于平实简易之中传播要义,绍隆前绪,功莫大焉。湖南士子对《尚书》的热衷研读,上古文化精神的熏陶浸润,形成了湖湘文化关注时世、崇尚仁德、勇膺大任、坚韧刚健的精神特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时、敢作敢为的才俊豪杰。这次国际《尚书》研讨会在湖南召开,无疑会对湘学隆兴、《尚书》研讨深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拥有21所分校,120多个县级教学站,办学网络遍布全省城乡。建校32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60万本、专科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400多万人次。目前有在籍学生15万多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巨型大学。近年来我们又在推进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开展了社区教育、干部在线培训、中心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老年远程教育,成为了湖南远程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数十年来,我们秉承“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利用远程开放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宣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以增强文化自信,养成文化自觉。这次我们与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共同承办国际《尚书》研讨会的会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极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昨天下午,李学勤先生、钱宗武先生一行亲临我校视察指导,更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全省电大系统十五万师生员工感到莫大荣幸。在此我热切期盼海内外专家学者给力广播电视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让广大民众都能享受高水平的教育培训;热切企盼更多的名家走上“湖湘学习广场”传道授业,助推我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事业。这次我们将按照国际《尚书》学会的安排与要求,以对文化的敬畏和学者的实诚尽心尽力做好会议服务工作,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日结缘,永世不弃。

最后,祝国际《尚书》研讨会圆满成功!

祝全体专家学者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诸事顺惬,饶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