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唱响“四季歌” 迎来满园春 ——益阳电大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日期:2008-02-28 00:00:00  来源:[db:出处]  浏览量:230


   

  人如潮、车如流的益阳市康富南路边,坐落着益阳广播电视大学。学校占地仅15亩,在编教职工也只有54人,但现有的在籍本专科生已达到6000多人,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规模也越来越大。2000年春,《益阳日报》以《好大一棵树》为题,报道了该校的办学实绩。为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近两年来,学校着力内部管理改革,这棵大树凭借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大的亲切关怀、市教育局的全力扶持和全校教职工的辛勤浇灌,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改革,吹皱一池春水
  春天的故事动人心弦。
2005年10月,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党委书记兼校长赵楚基,从调查研究入手,走访学校全体中层骨干和大部分包括离退休在内的教职员工,听取了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他主持的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学校必须走改革发展之路。随后,召集班子成员学习研究,酝酿制定改革方案。
  第二年春天,《益阳电大机构调整和人员聘任方案》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方案将原有9个行政业务机构调整为3个;新设立了开放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四个学院;中层骨干和在岗人员一律实行竞聘和双向选择。由于思路清晰,方案严密,加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仅用了两天时间,益阳广播电视大学就顺利实现了机构调整和人员优化组合,第三天学校工作按新组建的机构运行,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预定目标。尤其是通过竞聘,有6名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院室领导岗位。26 岁的朱金武老师来校工作仅四 年,由于他学有专长,工作勤奋,竞聘成功,由一名普通教师聘任为技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开放教育学院由原来的开放教育教学科和管理科合并组建,工作任务没有减,但人员减少了六个。他们进行内部调整,不仅任务都落实到了人,而且工作更为协调;招生办归并到教务处,任务加重了,但人员没有增加,他们通过合理安排,做到了职责分明;原开放教育管理科科长贾丘石,在科长岗位上任劳任怨干了十多年,是全校公认的老黄牛,在报名竞聘科(院)长时他主动放弃,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学校尊重了他的选择。双向选择时,开放教育学院聘任他为管理教师,他愉快地在普通员工岗位上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本职工作完成十分出色,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十分关心事关全局的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干部能上能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2006年春天的益阳电大春意盎然,欣欣向荣。

  发展,一年一度秋风劲
  金色的秋天充满喜悦。
改革,合理有效地配置了学校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实现了办学主体由学校向学院的转变,学校对各个学院只实行目标管理,更有利于学院发挥自身的效能。
  2006年秋,职业教育学院(高中毕业生继续教育中心)为适应社会需求,主管该学院的副校长蒋志高披挂上阵,领衔开办了高考补习班。由于报批和师资等原因,7月底才开始运作,比一般补习学校迟一个多月开学,只招收学生71人,开办文理两个班。可喜的是2007年高考,两个班一、二本上线人数达36 人,其中一类本科录取 13 人,二类本科录取25 人,二本线以上录取率为53%;远程教育学院成立不到3个月,就与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奥鹏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秋季招收本专科学生648人,成为学校发展耀眼的增长点;开放教育学院在工作人员减少,生源分流的情况下,仍稳定了主业地位,不仅保持了原有办学规模,而且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要求,坚决做到了依法依规招生办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辟新的培训项目,办学效益同比增长 24 %。四个学院的运作,拓宽了办学层面,春秋两季招生突破3000人,这是学校改革后迎来的第一个金色的秋天!
  2007年秋,学校根据各个学院的运行状况,继续深化改革,推行以学院为中心的两级管理体制,即在学校总的目标、原则指导下,学院拥有足够的与其担负的责任、任务相一致的权利和相适应的利益,充分体现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让学院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学校决定,对职业教育学院试行经济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学院对人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于2007年9月独立运行,其人、财、物、事,有了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通过进一步改革,盘活了资源,拓宽了门路,激发了活力。虽然人还是这些人,但做的事多了,效益提高了。2007年,学校办学规模又创新高,达到3300多人,规模与效益同步。2007年的秋天是硕果累累的秋天!

  突破,冬天里的一把火
  冬天,是生机孕育的时日。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切行政制度改革的核心。如果改革突不破人员能进不能出、职位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这一难点,就不能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突破,2007年9月,学校党委把全校中层骨干拉到桃江,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务虚研讨会。干什么?为了推进下一步改革,换脑筋!。
  随之,学校相继作出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是向社会公开招聘招生专干,吸引社会能人参与电大的发展事业。招聘几个人,这在企业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在益阳电大则是观念上的重大突破,表明电大的人事不再是一潭死水。适应岗位需要的能人能招聘上岗,也就意味着不适应岗位需要的在职人员也能落聘下岗。有流动,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思进取;思进取,教师群体素质这个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
  学校作出的第二个决定是把继续教育学院推向市场。学校目标管理方案中明确:学院独立承担办学责任,自组人员,自筹工资,自谋福利,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上交任务后,办学收益由学院自主分配。动员会后,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符镇华勇敢地揭了榜,成为益阳电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益阳电大在事业人员待遇分配上,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原则迈出的十分艰难的一步,也是十分可贵的一步,必将有效发挥经济杠杆的调剂作用和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可以预见,继续教育学院的市场运作,在不久的将来,其事业发展定会令人刮目相看,其经济效益将会让人羡慕不已,从而成为益阳电大的“新东方”!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2007年冬,学校改革顺利实现了这两个过渡,从而孕育了一片生机。

  跨越,在今年盛夏
  夏天,是红红火火的季节。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改革的成效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全校教职员工的眼前,极大地鼓舞着他们为益阳电大的发展尽心尽力、创造性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2007年12月26日,学校举行了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全校教职工思想;其后,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速学校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要求全校教职工结合自己岗位工作实际,为整体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教职工以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形式,在学校改革、事业发展、内部管理、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新的见解。面对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学校领导班子站在新的高度,在谋划着新的一年更大的发展。
  2008年,是益阳电大内部管理改革三年运作的关键一年,学校将着力抓品质提升。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由扩大规模到提升质量的跨越。目前,益阳电大已制定了《益阳电大考试工作人员职责与违规处理规定》,今后电大的各类考试,严格按国家考试规定和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要求执行,明年开学初,制定并下发实施《益阳电大教学管理条例》,举全校之力,按规范要求落实开放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约束全体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恪守职业道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加强对全市各教学工作站教学督查,同步抓好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在全市人民面前展示电大系统的良好形象。
  学校将向省电大争取新高职项目,利用校外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开办普通专科类的新高职,实现电大办学场地向校外的扩充,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学校计算机中心将推向市场,实行商业化运作,挖掘技术潜力,着力服务社会。学校正在考虑将远程学院推向市场,参与社会竞争,开辟新的领域。
  跨越是在达到一定高度基础上的不断超越。“我们对着太阳说,向往不会改变;我们对着大地说,追求不会改变!”在学校工会组织的全校教职工新年联欢会上,学校领导带头唱响了《心愿》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益阳广播电视大学,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不懈奋斗,一定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历史性跨越!(作者为益阳电大副校长 徐逢春)